山东省东明一中2010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山东省东明一中2010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第5页

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山区河流流出谷口,地势平缓,水道开阔,水流放慢,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而形成冲积--洪积平原 河漫滩

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淹没,接受沉积。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三角洲

平原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分布 原因 高原

地区 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山区 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十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平原区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

岸聚落带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九、喀斯特地貌

1.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

  喀斯特地貌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这是一种水与可溶性岩石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的过程。如:CaCO3+CO2+H20-Ca2++2(HC03-)当水处于流动状态,被溶解的CaCO3以Ca22+和HCO3-的状态随水流失,被消耗的CO2不断补充,溶蚀(即反应向右)才能不断进行下去。

水对石灰岩的溶解不断发展,形成许多洞穴。加上地下水的机械侵蚀和洞顶的崩塌,终于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喀斯特地貌。

2.喀斯特地貌发育是否典型与下列因素有关:

  (1)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2)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越多,水的溶蚀力也就越强,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3)水的流动性:流动的水可使更多的岩石在更大的面积上受到溶蚀,从而提高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

3. 桂林"山水"的成因:

(1)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2)桂林天然的地形组合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形成和富集。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使石灰岩受到大面积的溶蚀,从而提高喀斯特地貌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