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例句为介词结构后置。A项,介词结构后置;B项,省略句;C项,判断句;D项,宾语前置。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则行矣"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B.{■("以杖荷蓧" @"明日,子路行以告" )┤
C.{■("子见夫子乎" @"生乎吾前" )┤
D.{■("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使子路问津焉" )┤
解析:D项,均为句末语气词,不译。A项,连词,表出乎意料,却,竟/连词,表承接,那么。B项,介词,用/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C项,助词,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介词,在。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B.止子路宿
C.道芷阳间行 D.既来之,则安之
解析:C项,道:名词活用为动词,取道。A、B、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答案:C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蓧丈人看重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这一点比孔子要高明。但他避世隐居,对政治的态度是消极的。
B.孔子不因洁身自好而离开政治,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是值得肯定的。
C.文中的荷蓧丈人是乱世中的隐者。他对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而不从事农业表示不满,可是对孔子这位思想家是敬佩、赞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