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因为新大纲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闻一多和"新月派"的相关知识。
2) 学习本诗的章法、韵律及抒情方面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练习和感悟,学习诗歌朗诵的一些技巧。
2) 学习本诗抒情方面方法,能够模仿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深入体会父亲对早夭的爱女深挚的痛悼之情,进而领略人间至真至浓的骨肉亲情。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大屏幕上有这么几行诗:
最饱满的年龄
最蓬勃的季节
你突然决定--
不再走了
于是,你的世界
永远
鸟语花香... ...
(2015年4月26日)
大家觉得这几句写得好吗?(学生:好。)要说好呢,是因为感情真挚;要说不好呢,是因为我写的。这首诗写于2015年4月28日深夜,刚刚参加了一位同学的葬礼,一夜难眠。尤其是见到白发苍苍的父母呼天抢地。我们活着的人只能自我安慰,把死说成是他自己主动决定"不再走了""永远停留在在鸟语花香里"。
父亲,面对心爱的小女儿夭折,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悲恸之情?那么我们今天就走进闻一多先生的《也许--葬歌》。
二.走近诗人
通过导学案,检查学生对闻一多以及"新月派"掌握情况,为下面学习抒情方式和表达技巧铺垫。结合导学案,了解闻一多及新月派。(完成填空题)
相关资料:见导学案
写作背景:见课下注释
三.目标达成
(一)感受本诗的建筑美和音乐美。
【活动设计】
结合导学案,初步感受建筑美和音乐美的表现。
问题设计:如果把诗的分行打乱,呈现散文化,会有什么影响吗?
活动设计:找同学比较朗读,用"/"划分诗的节奏。
指明要点:创造语言空白,彰显节奏关系,便于朗诵。
组织诵读:一读:感受韵味。(齐读)
听朗读音频,找一名同学挑战读。
(二)感受诗的绘画美。
【活动设计】
请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画面。
二读:呈现画面。(齐读)
(三)体会诗人深挚的痛悼之情。
【活动设计】
结合导学案,完成两道题的思考探究。
问题设计1:诗人以《也许》为题目,有什么含义?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设计2:作者在诗中有没有流露出悲伤的感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读:品味情感。(齐读)
四.课文总结:"三美"的表现
五.拓展延伸
"也许",我们常用来表达憧憬、懊悔或者宽慰之情。(见"拓展链接")请你以《也许--致妈妈》为题,写几句诗,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说出来。不少于十行。
(同学们展示,教师点评)
六.布置作业
当时,闻一多写下了很多首诗悼念亡女,包括《也许》《我要回来》《忘掉她》等。如果你想把这些诗结集出版,请为诗集取个名字,并配一张合适的图片作为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