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3 群落的结构 教案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3 群落的结构 教案第2页

4.3 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群落的结构"为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第3节教学内容。其基本内容包括: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群落的物种组成;3.种间关系;4.群落的空间结构;5.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本课为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主要处理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四个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要求为"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分布特点",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节内容后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群落的结构和特征,认识到生物群落是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是动态可变的。本节内容涉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大学科核心素养。本节内容学习地位十分重要,是连接种群和生态系统的桥梁,对后面深入学习理解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和更好地理解"稳态"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种群相关知识,知道生物自身以及环境因素均可影响种群特征,但认识不深刻。生活中他们较熟悉森林、耕地、草原等生物群落,对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具体的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的实质认识不清。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模型建构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也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高速发展的阶段,可尝试通过建构和修正模型,在老师的协助下,利用已有知识领悟生命活动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系统分析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群落概念,提高对生命系统和环境关系本质的认识能力,深化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观。

  2.通过模型建构分析和对比具体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说明耕地群落和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并能从群落的结构入手解释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深化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3.认识到群落中各种群的位置是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形成的,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征,认识到群落是发展变化的,深化稳态与平衡观。

  4.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特征的影响,并能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5.关注国家生态方针政策,关注环境议题、生态议题,树立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并理解群落特征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是动态可变的。

  教学难点

  运用系统分析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群落概念。

五、教学方法

模型建构法、问题驱动法、情景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