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重点)2.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3.了解卢瑟福的实验和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重点)4.知道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电磁波频谱的分立特征.
一、α粒子散射实验
1.汤姆孙原子模型
1904年,J.J.汤姆孙提出了影响较大的"枣糕模型",假想正电荷构成一个密度均匀的球体,电子"浸浮"其中,并分布在一些特定的同心圆环或球壳上.
2.α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装置:α粒子源、金箔、可移动探测器.
(2)实验现象
①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②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③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大于90°,甚至有极个别α粒子被反弹回来.
(3)实验意义: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二、核式结构模型及与经典理论的矛盾
1.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提出的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在原子中间有一个体积很小、带正电荷的核,而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这种结构称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