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2段)遇难后全家悲痛
【设计意图】篇幅长的文章,学生不容易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用小标题概括的方式,能让学生形成此文的框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
四、精读课文,走近人物
1.李大钊在1927年的春天,生命最后的阶段,到底绽放出什么样的光辉?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描写去探寻。你觉得,文章在对父亲李大钊的细节描写中,哪些描写最为精彩,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内心世界?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从人物的细节描写人手,学生潜心读文,与文本对话,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多角度的阅读。
2.讨论交流:
(1)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①父亲在那段时间对子女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自读2~5段被捕前的片段,寻找答案。
②父亲希望他这样危险的工作不要让我们知道,以免给家人带来危险。
③从文字中,你从李大钊的身上品味到什么?
④带着这样的理解,朗读课文2~5自然段。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①这一句父亲的话有几个问号?父亲的意思是说--
生:常对你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②如果这样改成陈述句,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反问加强了语气,说明李大钊的态度非常坚决。
③父亲知道危险离他越来越近,却两次反问,强调不愿离开。你从这段语言描写又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革命者?
生:一位临危不惧,对工作极其负责,把生命置之度外的革命者。
④指名读。请你把这样一位临危不惧,对工作极其负责,把生命置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