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新课
引入:(课前在教室的地面上偷偷地洒一些香水)
◆探究活动1:
在教室内喷洒香水,请同学们讨论香味是如何传播的?
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
其实不是气味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而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
思考、
交流
分析
归纳 激发兴趣从学生熟知的现象入手来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 二、探究
新知 一、物质的构成:
通过视频了解物质的构成。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直径约为10-10m。
3.分子间有空隙。
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
现象。
◆探究活动2:扩散现象
(1)气体扩散实验(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片):将空瓶子倒扣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彼此进入对方,颜色混合均匀,变为浅红棕色。
实验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2)液体扩散实验(演示实验结合视频)(烧杯2个、硫酸铜溶液、漏斗)在烧杯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硫酸铜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实验结论:液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3)固体扩散实验(视频)
实验现象:几年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合金。
实验结论:固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2.一般情况下,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气体之间的扩
散最快。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
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探究活动3:
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烧杯2个、红墨水、冷水、热水、滴管):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红墨水。
实验现象:热水杯的颜色先变得均匀。
实验结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4.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温度。
5.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探究活动4: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有引力(内聚力演示器、钩码):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请学生亲身感受力的大小)
实验现象:磨光的两铅柱紧压对接在一起,下面挂很重的物体也不能将它们分开。
实验结论:分子间有引力。
(2)分子间有斥力
实验现象:针管里的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被压缩。
实验结论:分子间有斥力。
1.分子间存在引力
宏观表现: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体积,不致散开。
2.分子间存在斥力
宏观表现: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类比长短不同的两根弹簧连着的两个小球,分析分子间作用力。
3.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r)有关:
r <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
r >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
r >10倍平衡距离时,作用力很微弱,可以忽略。
引导学生归纳分子动理论内容。
四、分子动理论及应用
1.内容: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应用:
例: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蒸发现象及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利用视频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引导学生归纳。
五、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强,分子虽然做无规则运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2.液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
3.气态物质:分子间距很大,高速向周围运动,分子间作用力很小。
思考、交流、
总结
观察、
思考、
讨论、
总结
观察、
思考、
讨论、
总结
观察、
思考、
讨论、
总结
观察、
思考、
讨论、
总结
分析、
归纳、
结论
观察、
思考、
讨论、
总结
观察、
思考、
讨论、
总结
讨论、
思考、
回答
讨论、
思考、
回答 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 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有机的结合,激发兴趣。
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渗透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通过 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有机的结合,激发兴趣。
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渗透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通过 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有机的结合,激发兴趣。
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渗透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应用分子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