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渲染出古寺特有的幽邃氛围。含义深刻,意境幽远,富有哲理。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考,为全诗增添了肃穆与浩然之气,以动衬静。
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有声写无声,是古寺的寂静,更是诗人内心的"静境"。客观景致与作者感受到的禅思理趣巧妙融合。
四、合作探究:
1、此诗的格律有两个什么特殊的地方?
明确:一是起首两句就入对;二是颔联不入对,试看"曲径"还可对"禅房",但"通幽处"不与"花木深"相对。这种情况是格律中的变格。
2、成语"曲径通幽"应如何理解?
明确:"曲径通幽"用作成语,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僻隐的处所。语出本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有的本子作"竹径"。
3、成语"万籁俱寂"应怎样理解?
明确:"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无声。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成语"万籁俱寂",正出自常建本诗"万籁此都寂"之句。
五、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题壁诗,景中含情,委婉含蓄,语言朴素自然。通过描写寺院的清晨,逼真地再现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心向佛门的隐逸情趣。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清幽景致,令人忘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