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1页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程标准解读

  一提起赫鲁晓夫,中国人立刻就会想到那个把斯大林"焚尸扬灰"、让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那个酷爱"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的"老修"。俄罗斯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三位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了。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的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过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继续开!"赫鲁晓夫是死后惟一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在莫斯科新圣母公墓他的坟前,矗立着曾被他当众侮辱过的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设计的黑白相间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学习"苏联的经济改革",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评价。

  ●掌握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失败的原因。

  ●把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及影响、苏联解体。

2、过程与方法

  ●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苏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培养重大历史事件原因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苏联模式"利弊的分析,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苏联在二战后的三次重大改革,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通过对苏联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学习,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培养改革创新意识。

  ●苏联改革成败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重要的启示:要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自主学习精要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这制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