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名学生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思考: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这篇课文?
2.学生回答。
3.默读课文,怎样默读?(集中注意力,不指读,不出声,边读边思考问题,还可以画出不懂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地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的是自称好汉的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了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帮助中,查理也改掉了自身缺点的故事。)
5.理清层次,梳理文章脉络。
本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介查理。
第二部分(第2~13自然段):查理和杰西假期共处。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杰西一家临别时赠送礼物给查理。
6.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
恋恋不舍:想念不忘;不忍分别。
三、再读质疑,读中感悟。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再从学生的提问中,提炼出深入学习本文的两个问题:
(1)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
(2)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帮助教师把握学情,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4.读悟交流。
你觉得查理是一个好汉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学生默读课文并在文中勾画相关语句,还可以在勾画的语句旁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