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代表者:杜布赞斯基等。
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
(1)进化的实质: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2)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不仅是生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
(4)基因频率: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比例。
(5)基因型频率: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6)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基因突变、自然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
4.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主要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提供。
5.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可以保留对个体生存和繁衍后代有利的变异,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
6.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
(1)物种: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是突变、选择和隔离。
四、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1.提出者:日本学者木村资生。
2.内容:
(1)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
(2)每种生物的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
(3)DNA分子产生的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对生物的生存既无利也无害。
(4)当中性突变积累导致生物性状出现差异之后,自然选择才会发生作用而导致表现型的进化。
3.意义:中性学说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
五、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
1.揭示了生物产生、发展和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客观规律,阐明了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2.有助于人类从事控制和改造生物的实践活动,为选育良种、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控制生物性状、创造生物新品种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实践的价值。
3.有助于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