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青玉案 》教案2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青玉案 》教案2第2页

暗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渲染出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们通宵达旦、载歌载舞的欢庆氛围。

(2)师:刚才我们通过品读词的上片,感受到词人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元宵节?

生:回答。

(灯火辉煌、热闹狂欢的元宵节......)

板书 上片:热闹狂欢

3、品词的下片

(1)品读"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师:或许光写景物时还是显得略微单调,人物有时也是另外一景。词的下片还写到了元宵佳节出游的盛装的妇女们,请问是哪一句?

生:圈画,回答,标注。

明确:"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借代;表达效果:以人的欢笑更加衬托出元宵节的盛况以及热闹。

(2)面对这么热闹的场景,作者在做什么?

品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人到处寻找的是谁呢?词人为什么要到处寻找"那人"?

联系写作背景理解

(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报国杀敌雄心无法实现,哀伤、怨恨,只有借诗词以抒发愤慨愁恨,借"那人"表达自已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寞的孤高性格。 "那人"就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不同流俗、志怀高远。)

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了千古名句。

四、背诵课文,总结主旨

本词表面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众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沉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孤独寂寞,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不同流俗、志怀高远的理想。

附:板书设计: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上片:元夕之景:热闹狂欢

↓ 反衬 表达不同流俗、志怀高远的理想

下片:元夕之人:孤独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