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没听见。狗自然咬得更起劲了。
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日的",走了。
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门,赶走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会没趣地躲开,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
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需要时,两家狗主人自会商量好了,公母牵到一起,主人在一旁监督着。事情完了就完了。万不可藕断丝连,弄出感情,那样狗主人会妒忌。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
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中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远、神秘。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了寂静的一部分。
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这是一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赏析:本文是刘亮程散文的独特之作。全文不仅生动描述了狗的生存际遇,更使狗性和人性、狗的一生与人的一生相互映衬,令人回味无穷。在他笔下,人畜共居,并无主客体之分,共同构成一个村庄,一个世界,突显出人与物相契相交的生命意识。作者明明是在写狗,却让人觉得他是在写百态人生。用狗暗讽人,用狗的命运讥诮人的命运,用狗的一生譬喻人的一生,多么绝妙的文字,多么深刻的隐喻啊!至少,在流传着"狗肉上不了席面"俗语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狗的一生和人的一生有着极为微妙的相似之处。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