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因:①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直接原因)
②列宁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新思考(深层原因)
③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所作的调整(根本原因)
2、 内容:
内
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征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 工业国有化 有区别地对待大、中、小企业 商业 取消商品贸易、国家集中分配 自由贸易 分配 强制劳动 工资级别制、按劳分配
影
响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超过限度,不利于提高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 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工农支持,经济恢复,政权得到巩固。
3、 评价:(认识及作用)
一、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1、 背景:①外: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
②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
③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2、 主要表现:
实现单一的公有制
实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 评价: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怎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二、 授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教师讲授
1917年11月,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新生的政权,遭受到巨大的压力。从1918年春天开始,英、美、法、日等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