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展示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野外能否明显见到这种生长状况?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1、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
2、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3、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
一、植物向光性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P46-47生长素的发现部分内容,展示分组讨论探究内容。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四组,见教材46页)。并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教师深入小组成员中参与讨论。)
1. 实验第一组得到什么结论?
2、第一、二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3、对比分析第一、三组说明什么?
4、第三、四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什么?
5、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詹森的实验,(见书P47。)并提出问题:
詹森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詹森选择什么材料证明"刺激"向下传递?
该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
多媒体展示拜尔的实验,(P47)回答下列问题:
1、 拜尔的实验为什么选择黑暗的环境?
2、 实验结论是什么?
詹森和拜尔的实验都证明了"刺激"可以向下运输,"刺激"是什么?科学家推测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多媒体展示温特实验,(P47)提出问题:
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
若用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
由此说明这种物质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934年首次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出生长素,其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为什么能够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出植物生长素?
1942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IAA)
进一步发现,植物体内还有具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吲哚丁酸(IBA)、苯乙酸(PAA)。
植物向光弯曲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单侧光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多,引起两侧生长不均而造成向光弯曲。
结合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人的实验分析:
①上述一系列实验体现出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
②实验中运用了对照思想,增加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③实验中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请学生阅读书P48,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主要合成的部位在哪?
2、生长素的运输,分析书P49,技能训练,
①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
②从这个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
③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实验设计不严密,也不严谨。缺少对照实验,说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因此这个实验需要把胚芽鞘倒置的对照。
总之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3、生长素的分布: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