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第3页

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改革是符合苏联社会亟待解决的政治、经济矛盾的迫切需求,对于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摆脱斯大林模式起了重要的作用。如,1953-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1954年,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1961年,苏联发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地面,加加林是第一个征服太空的人。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

  (2)理论上没有突破,依然实行赶超战略,提出了在1961-1970年十年内, 赶超美国, 在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计划。定下的指标不切实际,助长了浮夸风。

  (3)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我们看这副图:赫鲁晓夫开展玉米运动,他认为:玉米是一种最好的青贮饲料,它是自然界用来喂牛的第一等饲料。因而要求各地广泛扩种玉米,结果是因为苏联的气候条件不适合玉米生长,其它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

赫鲁晓夫是靠农业起家的,但也为农业所累。经过垦荒运动产生的几百万公顷新垦地,因不注意生态保护而导致土壤的沙化。结果,1963年一场大沙尘暴席卷了垦荒区,垦区的大部分新垦地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这迫使赫鲁晓夫一面恢复配给制,一面动用黄金向国外购买粮食和食品。因此在苏联最高领导层和国内各阶层招致了普遍的不满。常此以往,赫鲁晓夫专横的工作作风和改革的一些严重失误,使党内和社会上对他的不满之声越来越多。

  

1964年10月,苏共中央主席团乘赫鲁晓夫外出度假,策划了一场把赫鲁晓夫赶下台的政变。之后赫鲁晓夫靠领取养老金度过余生。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 7 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有人认为: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把改革重点放到农业上结果欠收,全国没饭吃,所以他的改革把苏联搞乱了。为了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任者勃列日涅夫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师: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是苏联历史上除了斯大林(执政29年)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人。他习惯于因循守旧,从不采取急进冒失的举动。他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路线。人称"妥协能手"。

  看书 填表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师:与赫鲁晓夫改革不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侧重工业,推行新经济政策,前期取得显著效果,但后期与美国搞军备竞赛,拖跨了美国经济,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

  在教材中找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1)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在不改变集中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经济管理自主权;第二,在保持行政管理方法为主的前提下,突出经济方法,加强经济杠杆的作用;第三,在保障国家经济利益的前提下, 兼顾企业和职工的利益;第四,以利润为中心,加强经济刺激。(没有突破原有的体制,支撑他的是苏联已经建成了发达社会主义)

工业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收到了一定效果。

成效:读小字

(2)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①扩大农场和农庄自主权; ②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