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运用所建构的数学模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创设情境
1)引出本节课的标题。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种群数量特征以及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这些因素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使学生明确种群密度不是一成不变的。然后提问,变化中是否蕴藏着规律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标题:种群数量的变化。
2)继续引出"问题探讨"。一直以来,手机极大的丰富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机不离手"也成为一种极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你知道手机有多脏吗?英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一部手机携带的细菌量是男厕冲水柄细菌数量的18倍,有1/4的手机细菌总数超过可接受水平的10倍。展示图片。提问,由一个细菌如何成为一个细菌的种群呢?明确细菌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3)进入学习情境。学生了解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手机上也是"藏污纳垢",对此产生学习兴趣并进行初步猜想。
2、模型建构--分析实验结果,主动建构模型
本部分通过2个大的讨论来组织教学。
如图"问题探讨",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模型准备)
1)讨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