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所在的第二章,它的编排体系是在第一章化学科学研究手段之后,从化学学科内容
方面展开化学学习,尤其是分类观、离子观、氧化还原的观点,为第三章和第四章元素化合
物的研究做方法准备,为学生提供研究思路,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是围绕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而展开的。教材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教材先从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分类的广泛应用,在此
基础上,联系其在学科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体会学习物质分类的意义,然后举例介绍了两种
常用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用来指导学生对于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
不同"标准"的分类。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编排了一些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对
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在第二部分中教材在学习分类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分类体系--不同的分散系,并着
重介绍了胶体这一分散系,以及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区别,通过实验制备Fe(OH)3胶体并演[
示了其丁达尔现象实验。在科学视野中介绍了胶体的其它一些性质。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
可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分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亦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代科技的发展联
系起来。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有初步的物质分类体系,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有一定的
了解,本节教学内容可使学生对物质的通性认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并获得大量用分类
的观点指导研究物质性质的机会。
(二)学时安排
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安排2学时。具体的教学整体思路与教学流程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