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第3页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材料三: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3)材料一、二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3)材料三说明当时还存在什么现象?为什么?

  

  (二)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1.简要说明陈亮的观点。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 ,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2.清雍正帝在农工商的关系上持何观点?他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实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 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3.黄宗羲的观点是什么?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