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思考问题
1、在小英子的眼里,"厚嘴唇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你认为呢?
提示:小英子说分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其实,在她眼里,"厚嘴唇的人"不是坏人,只是一个为了奔窝窝头和供弟弟读书,不得已才走了这一步的朋友而已。
讨论:在你看来,"厚嘴唇的人"是好人坏人?
2、作者通过小英子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厚嘴唇的人",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透过一双童稚的眼睛去看世界,由小英子的第一人称观点发展,她既是懵懂的孩子--一个好奇的旁观者,又是叙述主体,经历着复杂的成人世界,并随之逐步成长。一双童稚的眼睛给了读者一个朴实的、无奈的、坚忍的、复杂的"小偷"形象,让读者读起来更真实可信。
1、 分析"厚嘴唇的人"的形象。
1)"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我是生活所迫,不得已做了贼)
2)"他哭了,流出了眼泪",为什么厚嘴唇的人哭了?
(因为英子不认为他是坏人,心里感动,高兴而哭)
3)"我的事别跟别人说,就连我兄弟算上。"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厚嘴唇的人背着兄弟作了贼,为供应兄弟上学,不得已做了贼--忍辱负重)
4)英子的爸爸把厚嘴唇的人当作他弟弟的爸爸,这表明了什么?
(岁月的沧桑,生活的艰难,使哥哥过早衰老了,牺牲之大,形象更感人)
提示:他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他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做了贼;他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重担,养家糊口,供弟弟上学,为弟弟的出息而自豪。为人朴实厚道,在小英子的眼里是一个值得思念的复杂的人物形象。从他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方面看,这是个和蔼而又憨厚的人,被社会现实逼迫成小偷,传统的文化教养和不堪负荷的生活压力导致了他精神和行为的双重分裂,使他在偷盗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这是时代和社会造成的悲剧。
4、扩展思考:你认为"厚嘴唇的人"被抓后,谁最需要安慰?为什么?
提示:小英子?厚嘴唇的人?弟弟?妈妈?
5、试分析音乐在剧本中的作用。
①排练节目时唱《小麻雀》烘托了小英子兴奋的心情;
②毕业典礼上,《送别》的歌声既是表现学生离别母校的伤感,又预示了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离别;
③毕业典礼上,《小麻雀》的歌声烘托了一种孤独、伤感;
④结尾,小学生合唱《送别》烘托了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
二、艺术风格
一部纯美的散文电影,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
三、补充内容
(一)林海音小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