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0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五: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天津市2010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五: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第2页

  民族融合出现高潮。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北方人南迁,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以及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促进了民族融合,使这一时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

  

4.隋唐时期:

  民族关系呈现两个特点:第一是中央政权与边境地区联系加强。如唐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置了许多管理机构、册封了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和亲政策等。第二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典型的是唐与吐蕃的关系。

  对外关系特征: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陆路、海路)比过去发达,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唐朝和亚洲、欧洲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当时的中国成了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唐朝对外交往的形式多样,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

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特征:

  (1)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辽、西夏、金在建立之初,仿效中原,实行汉制。政治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政治机构;经济上,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进入封建时代或处在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文化上,则普遍创立了文字。

  (2)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相对衰弱,这使汉族政权在处理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只能依靠"岁币"等方式。

  (3)民族融合呈现新的高潮。这时期的各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之初都主动利用汉族的政治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加快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北宋时期,虽然民族间多年争战,但它却使各族人民在战争中加强了联系,况且战争一结束就加快了民族融合的速度。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南宋偏安江南,则使大批少数民族人民进入中原,更加强了民族融合的步伐。直至元朝统一中国,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被汉族同化,称为"汉人";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吾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6.明清时期:

  民族关系特征:

  (1)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继续发展。明朝时期,鞑靼的俺答汗与明朝和好。明政府封他为顺义王,恢复封贡互市。蒙汉两族和平友好数十年。

(2)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明清政府采取民镇压叛乱、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在边境地区设置机构、改土归流等方式,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