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荷塘月色 学案(2)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荷塘月色 学案(2)第1页

9.荷塘月色

导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3.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 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 教学重点

导学重点

  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 、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导学难点

  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学课时安排

  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文学 研究会早期成员。江苏东海人,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又自称扬州人。原名自华,号秋实。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文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 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年中国接连发生"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 种"超然"。本文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三、作品结构分析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第4段:观荷塘, 写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写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 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全文结构为:

  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写" 景中人",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情)

  四、找出全文的文眼、脉络,分析作者的思想感 情

  文眼:心里颇不宁静

脉络:心里颇不宁静--觉得 是个 自由 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