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分资料卡(十三)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分资料卡(十三)第2页

看法。第二步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官职等,再分析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第三步扫清文字障碍,尤其是要关注加点的词,这里往往是命题的关键。

(二)概括每段或每层文段的内容,与题干和选项仔细对照,反复推敲,选出正确答案。

(三)掌握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技巧,就是在解读考点中讲的那几条,平时应通过训练,对这类手法培养一定的敏感性。并且只要一看完试题,就要善于从那几个方面来识别。

四、阅读史传类文本的基本方法

我们对这种传记选段的阅读,其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文段的梗概,知道叙事的脉络;二是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能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在这两点之外,还附加有找出题目中与原文相抵牾的地方。

总起来说,阅读应该围绕"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一个主干来抓信息要点。根据这种目的,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初读文章。用符号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的话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概括了解其人其事。明确选段的梗概。

再读文章。充分利用文言文最后一道题以及实词解释题来推断。拟出较为具体的叙事脉络,即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情能够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核对文章。根据设置的题目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核对,判明选项的正误。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文言句式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如:"此人力士"。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三、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下面主要介绍宾语前置句。

(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二)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