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游褒禅山记 教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游褒禅山记 教案第2页

  因此,王安石的这篇佳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突出优点是:

  (1)叙议紧密结合。(2)重点突出,观点明晰。

3、三个条件:a、有主观愿望--有志;b、有主观条件--有力;

c、有客观条件--有(辅助)之物

达到尽志尽力即"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强调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尽心尽力,才能无怨无悔。

四、质疑再探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大家还有哪些疑问?

1.做练习第一题进一步了解本文前后照应、记叙为议论张本的写法。

2.讨论问题:本文由"不得极大游之乐"生发山"尽吾志"的观点,

  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如学生之间争辩不巳,教师可以用"古人之观于天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句话来启发学生,即可看出上述两个观点的联系。

参考答案如下: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

  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的道理。

  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裔"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道理;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

  从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

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

五、拓展运用

自学苏轼《石钟山记》,并与《游褒禅山记》比较

补充材料:读《褒禅山游记》(胡念贻)

写游记除了记叙所见到的山川景物、人情风俗外,当然还可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说来,在游记中带一些抒情成分比较常见:借着记游发许多议论,而不失去游记体裁的文学意味,这却需要功夫。

王安石做到了,所以他的作品千百年来被读者喜爱。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古文家,本来以写议论文见长。在这篇游记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不多写景物,而是尽量就他游览后的感触大发议论。

  本文记游的部分和发议论的部分约各占一半。而在记游的部分中,几乎处处是为后面发议论立下根基。后面发议论的部分,都是回应前面。文章的结构很严密,通篇显出作者的精心安排。 ┃

前半篇记游,文字虽然不多,但它却给读者清晰地描绘出了褒禅山的特殊风貌。它可以分为三个小部分。

①写褒禅山的环境和它的历史。

它写了褒禅山的得名,写到褒禅山的禅院,写到华山洞,还写出了从禅院到华山洞的远近距离。禅院与华山洞之间,"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作者根据碑文考订了华山洞应作"花山洞",显出了作者笔墨的闲暇。

②写华山洞的"前洞",只写了四句:"其下平旷,有泉侧山:而记游者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