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1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1第2页

  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