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1 沁园春·长沙 学案(2)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1 沁园春·长沙  学案(2)第2页

 们灿烂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可以说,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就是一部家国担当的历史,里面已经积淀并将继续积淀深厚的家国情怀。

1.[高考源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词句境界高远。关于"怅"字的含义,读者向来有不同看法。"怅"字到底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观点一:"怅"字原是失意的意思。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词人陷入了沉思,河山虽壮美,但革命的形势不容乐观。"怅"字表现了作者的迷茫和惆怅。

观点二:从课本注释来看,"怅"字在本词中不能理解为"失意",而是表达了作者由眼前的景物引发感慨的心绪。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作者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观点三:作者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只是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作者"怅寥廓"。

2.[高考源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人说,本词的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 作者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浓艳鲜明的色彩,动静结合的事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但是作者的感情却是惆怅、深沉的。作者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越描写山河的壮美,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就在这种不一致中表现了词人独特的感受和深沉的思绪,展示了作者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和思考革命形势的感受,突出了词人强烈的革命情怀。

3.[高考源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人认为,毛泽东的这首词在描写秋景时固然很成功,但也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只有视觉描写,而没有听觉描写,从而使"图"中景物单一,你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答: 

 

答案 我认为这种说法没有道理。词的上阕主要是描写"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象,作者以"万类"二字,极言这首词的"意象"丰富,既然是"万类",就不仅仅包含"视觉"意象,当然也应该隐含有"听觉"的意象,不可否定"万类"中既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