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的要点概括,有着眼于全文的,如1992年现代文阅读最后一题是这样的:"我国竹画从总体上看(不是指某个画家)有哪些主要特点?根据这段文字简要答出三点,有的可以从文中找出句子改写。不超过60个字。"有着眼于局部的,如1993年有这样一道题:"威廉斯的研究成果为什么能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答案不超过60字。"前者要求就全文的内容做出概括,后者要求就最后一段的内容做出概括。不论是概括全文的内容要点,还是概括局部的内容要点,都要求考生在读懂、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既把握住文章内容之"要",又能概括出相应的几"点",试题带有相当的综合性。
3.把握观点
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以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综合为主的社科文阅读测试,理所当然地要考查对文章所表现的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不过,这种测试并不像平时阅读教学那样分析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而是采用多种形式考查对某一具体观点的把握。有要求考生直接表述的,如1997年第27题:"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为他对这种书的看法是 (不超过48个字)";有要求考生作判断的,如1995年第28题是这样的:"第4自然段末尾说'教是为了不教'。下边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中的'不教'的?"这是用另外的材料来让考生做出符合作者观点的判断,答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教是为了不教"的"不教"是学生自己读书、作文,自己解决问题。有要求考生依据作者观点作推断的。譬如1997年第28题是这样的:"关于中国新文学散文的'心',根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节选的文章只论述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心",而没有论述中国新文学散文的"心"。要能正确解答这一问题,既要把握作者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心"的看法,又要善于透过这些看法推知作者心目中新文学散文的"心"是怎样的。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大一点。
4.评价鉴赏
评价鉴赏,是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具体地说,就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评论,对文章的表达技巧作赏析。在过去的若干年的高考试题中,社科文阅读测试一般是不专门考评价鉴赏的,通常只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出这一类题。但是,近年来,社科文阅读也考查评价鉴赏能力。譬如1999年《创造宣言》是一篇较典型的社科文。其中最后一道题是这样的:"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下列6个选项(请参见1999年试题讲析部分),涉及对文章主旨、所用材料的评述和对文章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的鉴赏评析,是一道较为典型的评价鉴赏题。不仅如此,在2000年春季高考的试题中,连理解词语含义的题目也加进了鉴赏的成分。其中第21题是这样的:"第1自然段中的'杰作'指的是什么?这样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本题前一句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后一问则明显具有赏析性质。这两道题启示我们:社科文阅读,一定要重视提高评价思想内容,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出,评价鉴赏,是"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其能力层级为E级。在社科文阅读测试中加强评价鉴赏能力的考查,意味着阅读测试能级的提高;作为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注意提高评价鉴赏能力,在阅读能力上对自己提出了"发展"的要求。
【应试对策】
知道了社科文阅读测试选择材料的特点和命题重点,实际上就应明白对策是什么了。所谓应试对策,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对策:一是备考对策,一是答题对策。备考对策,其基本点有三点:一是平时多读各类社科文,积累阅读经验。增强对此类文章的敏感力;二是达到《考试说明》所规定的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和评价鉴赏这三个层面的能力要求;三是掌握达到各项解题要求的基本技法。这里着重说明答题对策,或者称之为答题技巧。
高考社科文阅读测试,除最后一道题是"多选项"的"赏析"题而外,其余全是简答题。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