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武昌九曲亭记 学案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武昌九曲亭记 学案第2页

  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盖闻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王之法度;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况教育成就人材之大者乎?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者。"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可用者。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者,吾不信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王安石卷》,有删改)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  )

A.患上之人不欲其众      患:担心。

B.故偃然肆吾之志 肆:扩张。

C.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 审:慎重地。

D.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 策:鞭打。

解析:B项,肆:放纵。

答案:B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0(  )

A.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B.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C.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D.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答案:B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0(  )

A.作者认为,对于人才的使用有三种错误观点,其中"不去寻求培育和选用人才的方法,认为天下没有人才"的观点危害最严重,因而文章的重点也就针对这种观点而发。

B.文章开篇就认为"得到人才国家就能安定而繁荣,失去人才国家就会衰亡招致屈辱",这就将人才的得失上升到关系国家社稷安危的地位,为下文观点的阐述做了铺垫。

C.在文中,作者驳斥了一些人对人才"锥之在囊,其末立见"的错误观点,并以良马和驽马为喻,说明要给人才以机会,统治者要在实践中考察、选拔人才,尽其所能。

D.作者在文末列举了六国时出现了辩论游说的人才,楚汉时出现了出谋划策、能征善战的人才,唐太宗时出现了多谋善断、直言规劝的人才的史实,说明了人才是应时而生的。

解析:A项,文中说"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意即三种观点的危害是相同的。只是持"天下没有人才"的观点的人用心不坏,尚可救药,因而文章着重针对这种观点而发。

答案:A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

(2)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者。

答案:(1)况且有才能的人,他们的外貌和一般的人能有什么不同呢?

(2)这就是我只说寻求、任用人才的道理的原因。

三、语言运用

7.下面是一段学生作文的原稿和老师的修改稿。文章记叙了"我"和外公之间的真挚感情:外公和"我"嬉戏,外公送给"我"石榴树的种子,和"我"一起种树、浇水、施肥,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