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北宋
(1)措施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并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3)影响
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1)措施
①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②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省的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③边远民族地区设宣尉司进行管理。
(2)意义
①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促进了各民族交流和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加强。
③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君主专制的强化
1.西汉:中枢权力开始分散
(1)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刘邦是历史上第一个庶民皇帝,他手下大臣大多为布衣平民,被称为"布衣将相"。汉武帝时更是有意提拔平民出身的人当丞相,这就降低了当丞相的门槛,降低了丞相的地位。
(2)汉武帝设中朝(内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担任尚书令、侍中等,以削弱相权,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变成单纯的执行机关。
2.东汉至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相权被一分为三。
(1)分工
①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
②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③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运作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