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喝完?给儿子喝能喝几次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父亲可以喝两次;儿子可以喝四次。初步让学生亲历感知"替换"的思考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课前替换思维的"引力"之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了解"替换"策略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还能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探索新知
直接出示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读题获取信息:有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
自主生成替换策略,孩子由于起始阶段父子喝豆奶的启发,这个问题应该不难理解,课堂现场体现的更为充分,孩子们非常迅速的理解了大小杯的替换关系。
3、小组讨论。
(1)把什么替换成什么?
(2)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3)............
4、交流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课件。
5、小结策略。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种不同的物体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替换成一种物体。)
6、列式解答。
根据刚才的两种思路让学生自选一种喜欢方法进行计算,教师指名解法不同的两名学生板书,并让其再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换策略的应用。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 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平衡这种思考的氛围,课堂的现场也是如此。】
(三)、教学检验。
过渡:如何确定自己做对了?(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