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譬如上文所引1992年第30题中说"有的可从文中找出句子改写",是指示答案如何形成。其实该题的答案全应"从文中找出句子改写"。又如1994年第28题:"请用文中的词语,稍加组织,填入空格,不超过20字,注意前后的衔接--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碟''野孩子认父亲'作喻,来说明当时 现象。"其中"用文中的词语,稍加组织"便指示着答案如何形成。再如1995年的第25题:"第2自然段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到了旧式教育的三大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其中"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便指示着答案如何形成:答案的话语是"自己的",而不能照抄原文;答案的形式是"分条"的,而不是"浑然一体"的,答案的内容应是对原文的"简要概括"。此外,答案形成的指向还应包括种种限制条件,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答题时,能把握住试题本身的种种指向,那么答案的正确率会有较大的提高。
3.紧密结合语境
语境,就是具体的语言环境。从阅读答题来说,就是具体的上下文,有时指整篇文章。紧密结合语境,就是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与试题有关的文字作思考。答题时紧密结合语境,往往能化难为易,提高答题的正确率。譬如1993年第26题问:"三个向度'是指:① ② ③ "与本题有关的一段原文是这样的:
吉尔福特1956年和1965年提出智力结构模式,以思维的运作、内容及结果的因素分析和形态综合这样三个向度来解释人类知识的结构。依据吉尔福特的理论模式,人类共有120种智力构成要素,其中以运作向度的扩散思维和结果向度的转化两因素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扩散性思维,有些学者把它说成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在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中,与扩散性思维有关的智力有24种。
"三个向度"是在第1句中出现的。阅读水平较高的人仅凭"以思维的运作、内容及结果的因素分析和形态综合这样三个向度......"这个短语就可以认定"三个向度"是指运作向度、内容向度和结果向度。如果对这个短语内容的层次关系一时弄不清楚,凭第2句的"其中以运作向度的扩散思维和结果向度的转化......"可知,另一个"向度"一定是"内容向度"。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具体地结合语境作分析,"易者亦难矣"。
就目前情况而言,不少同学在理解词语、句子时已能结合语境,其他问题则往往疏于结合,因而往往出错。这里再举一例。1999年《创造宣言》第22题:"第4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不少考生对本题的解答可以说是不知所云。其实只要紧密结合语境作分析,本题是完全可以解答正确的。原文第3自然段说,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是集体创造"值得彼此崇拜之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所谓"刀法"就是教育方法。第4段开头又说,"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所谓"创造技术",就是教育方法。倘使这样结合上下文来思考,本题就会答得比较好。同年第24题是一道"赏析"题,其中B项说,"作者引用歌德的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惟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些考生不加思考,按一般道理作推断,认为此项是正确的,其实本项是错的,因为原文接下去就说,"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这再一次启示我们,答题,离了具体语境,就会出错。
4.精心组织答案
所谓精心组织答案,包括三层意思。一层是指弄清题目的要求,包括问什么,要求答什么,用什么语言形式,有哪些限制条件,力求一一满足;二是依据原文的关键词句,客观地组织答案;三是检验答案是否满足试题的各项要求。以前文已经举到的1996年的第25题为例。试题是这样的:"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是指那些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