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这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实践出真知。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镁条与不同浓度盐酸的反应),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牛奶、咸水鸭的外包装),通过设计,用实验去探究,用数据去分析,再用理论去论证,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构建数学图像分析问题(学生根据测得数据,绘制表格)。教师帮助学生将在探究阶段所构建的陈述性知识重新组织成有利于运用的程序性知识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一般性知识概括成),建立并加强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将来的提取和使用。
总结与反思--在这节探究课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探究活动后,反思这节课所做实验的严密性,还有哪些方面有待解决,比如,学生在探究实验结束之后,反思实验过程中,手握反应试管,会导致反应温度变化,影响实验结果。另一方面,教师依据整节课的环节,结合教材对全课及探究过程进行总结。
本节课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以六个模块构成整体,逐层深入展开问题。
三、教学设计流程(见下表)
模块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为什么不同温度,牛奶、盐水鸭等食品的保值期不同? 聚焦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举例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举例 引入正题 师生共同归纳影响因素 1、催化剂(双氧水的分解)
2、浓度(蜡烛在空气和氧气燃烧)
3、表面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4、温度(金属的氧化)
......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 模块二如何定性地比较反应快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选择浓度进行探究
提问:在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时,借助哪些现象可以比较反应速度的快慢? 小组讨论、举例并总结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的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观察
引导学生、拓宽思路 归纳总结:气泡多少,沉淀快慢,固体消失快慢,温度变化,颜色变化...... 为后面引出定量实验做铺垫 总结:比较反应的快慢,一般比较反应物消耗的快慢或者生成物增加的快慢。 内化、概括、建立概念体系 模块三如何定量地比较反应快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