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了解这篇传记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会文学真实性的特点,以及此传记中人、诗、史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
3、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传记,有效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料。【教学重点难点】:
1、本文学术性强,牵涉到许多历史时间,学生阅读可能有难度。
2、阅读时需提醒同学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历史时间的讨论上,重点应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续上课时)
表2:流亡生活
时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诗歌特点 人格追求 755-757 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贫困日渐加深。 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长安。 时代的变化反映在杜甫的诗中,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
表3: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时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诗歌特点 人格追求 757-759 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 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 不仅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深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 。 【合作探究】
1、本文中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初到长安,杜甫漫游时代的豪情还没有消逝,他一方面 ,一方面又想 。
(2)他有对 的不满和悲愤,如初试不第时以诗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悲愤。
(3)杜甫一方面被贫穷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到了 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