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前551~前479年)
思想主张 影响 核心是"仁" "仁"的基本出发点是爱人,涵盖一切美德;实现"仁"的途径是道德自觉,推己及人,行"忠恕"之道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形成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被后世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以"礼"治国 强调等级和秩序,主张"克己复礼","正名" 调整"礼"和"仁"的方法 中庸之道 以"德"治民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思想 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世界观 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文化成就 编纂"六经",其言行被辑录成《论语》
2.孟子(前372~前289年)
思想主张 影响 主张实行"仁政"(思想核心) 实质是建立并维护小农经济;内容是给农民以土地,不违农时,宽刑减税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是儒家学派重要的奠基人,后人称之为"亚圣" 民本思想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主张"性本善" 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人生观 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荀子(约前313~前238年)
思想主张 影响 政见 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礼法兼施) (1)荀子改造、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成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使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
(3)战国后期,儒学成为百家中的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