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形结合,激趣导入。
1、用大屏幕打出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学生在心中摆不同的长方形。
2、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摆的长方形。
3、组织交流:根据乘法算式,说不同的摆法。
"1×12=12""2×6=12""3×4=12"随着学生的口答师大屏幕演示不同的长方形。
二、认识含义,探究规律。
1、认识因数、倍数的含义。
(1)别小看这些算式,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这儿。就拿3×4=12举例吧,数学上说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
(2)还有两道算式,你们能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拗口)
(3)乘法算式算式你会说了,那除法算式呢?
(4)试一试: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20、6、5、36。
(5)当学生说到6是3的倍数,6是36的因数时,老师提出疑问:"6怎么一会儿是因数,一会儿是倍数?"通过学生的辨证回答,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刚才老师发现一个奥秘,有好多数都是36的因数。谁能在这五个数中把36的因数一下子找出来?(学生回答)
(2)只有这2个吗?(学生说出)
(3)其实找36的因数并不难,难的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把36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你能想出好的方法吗?(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探究。)
(4)集体交流,教师让想到这些方法的学生自己介绍找36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师生依次点评。
(5)总结:通过那么多方法的比较,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找36的所有因数?
3、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今天,还要研究找一个数的倍数呢?你能找出3的倍数吗?
(2)学生独立找,并且集体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问:"你能把3的倍数全找出来吗?"
(3)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方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练习
a、找50以内7的倍数。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找到49就不找下去了?
b、15的因数有那些?
2、判断:
a、3+7=10,所以10是3的倍数,3是10的因数。
b、15的倍数只有15和30。
c、57是3的倍数。
d、1是1、2、3、......的因数。
3、猜一猜:
今年老师的年龄是4的倍数,老师可能多少岁?同时又是7的倍数。
学生讨论,交流。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