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调查了校园中的生物种类。上课前,我们选几个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的调查结果。同学们请注意:后面上台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前面说过的内容。其他同学学会认真听:(根据同学们的答案写副板书)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呀!同学们在调查这些生物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他们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呢?如果他们生活的环境变化了,会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有没有同学能举出例子来说明?
教师说明:池塘中的水干枯,鱼将死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生物能不能离开环境?生物与环境有怎么样的关系呢?结论: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师:这个整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态系统。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自己给生态系统下一个定义?(板书:第四节 生态系统)
二、揭示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三、自学自测:
请阅读教材第19-21页,在阅读过程中将重要的知识点用笔做上标记。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是怎样组成的?
四、合作探究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第20页课本插图,并讨论其中的讨论题:
1、(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真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2、黑板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学生补充完整。
3、游戏:请学生扮演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角色,回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你的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生产者吗?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生产者 主要是: 消费者 主要是: 分解者 主要是: 和 非生物部分 主要有: 、 、
、 、 等。 六、迁移提升
基训第14页第10题。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来玩个游戏:蝉、树叶、黄雀、螳螂,学生会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你能根据这句话,把他们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吗?
生:树叶→蝉→螳螂→黄雀
师:非常好,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你这样连的依据是什么?这些生物分别属于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分解者?
生:后者吃前者,树叶属于生产者,蝉、螳螂和黄雀属于消费者。
师:很好,也就是说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板书 三、食物链)
合作探究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阅读教材第21、22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食物链?
2、通过22页"观察与思考"讨论:
(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创设情景引入: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而草木繁茂。设问:因为食物充足,兔的数量急剧增加。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草场过度放牧,草场还会保持原状吗?
2、教师提问: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为什么?引导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分析课本23页的资料,讨论思考: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课堂小结 定义
1、 食物链:会画
会数
会分析其中的规律
2、 生态系统的特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拓展创新
基训第14页第9题
七、达标测试:
基础训练第13页1--8题。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