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2.2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3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2.2气压带和风带 教案3第3页

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称为赤道气压带。而极地地区空气因冷却而下沉,致使极地上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称为极地高气压带。这样,高空的水平气压气压梯度力就是由赤道指向极地(启发学生思考得出)。设计如下的师生问答()。

【启发提问】空气由赤道流向北极,将形成什么风向的风?

【学生回答】南风。

【启发提问】风能一直向北吹吗?

【学生回答】要受到地转偏力的影响。

【启发提问】风向要怎样?向哪偏转?偏转为什么风?

【学生回答】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备注:教师用手势或身体表示)

【启发提问】高空的磨擦力大小?

【学生回答】小。(备注:教师进一步指出:可忽略为零)。

【启发提问】因此,南风最终会偏成什么风?

【学生回答】西风。

【启发提问】回答的很好。正是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南风偏转为西风。这样,赤道流向极地的气流还能北上吗?

【学生回答】不能。

【启发提问】那会怎样呢?(要启发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下沉。

【启发提问】对。气流最终在北纬30°附近下沉。那么,30°附近的近地面的气压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升高。

【启发提问】形成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这样,大气就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能沿直线运动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启发提问】非常正确。(演示并引导学生画出东北信风)

   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就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

(备注:然后让老师讲解、师生共同认识完成中、高纬环流)。

【教师总结】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从极地高压流出的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北纬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启发提问】通过以上的分析,思考地球上共形成了几个环流圈呢?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有三个,即:①.低纬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圈 ③.高纬环流圈。

【总结板书】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

【启发提问】请考虑在纬度0度、南纬30度、 南纬60度、南纬90度的近地面高低气压状况如何?

(学生讨论,在草稿本上绘出南半球三圈环流)

【总结概括】由于大气环流,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投影): 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板书】(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启发提问】前面我们都假设太阳直射点没有移动,那么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