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小学四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词语:
第一组:给予 捐赠领悟 签署 分享 慷慨 骄傲永生
第二组:振聋发聩 热泪盈眶 溘然长逝 才华横溢 天壤之别
2. 课文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做了什么?(生回答师板书:)
捐献者: 母亲 父亲 温迪
↓ ↓ ↓
琳达 : 不支持 → 遵从 → 主动
3. 琳达一家三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善举?
琳达的思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永生的眼睛》(教师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