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二十三:3.1农业的区位选择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二十三: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2页

[重点探究]

1.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条件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地形 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布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土壤 土壤的酸碱性、肥力、土壤的厚度、土壤的质地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 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200mm的地方,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

运输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

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技术条件 机械 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2、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含义 绝对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相对区位 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联系 区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环境因素 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等 区位选择 方法 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 实质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