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尚贤 教案2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尚贤 教案2第3页

  一层"有德"的意思没有说破。墨子明确地表示了自己反对任人惟亲制度的立场。他认为,即使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或者在各种手工业作坊做工的人,只要他有才有德,就应该举用他,并且要给他高的爵位(或者说给他高的官位),给他多多的俸禄,让他承担职事,给他决断政令的权力。古代圣王认为:"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蓄禄"就是俸禄。给德才兼备的士以高的爵位或官位,目的是要百姓敬重他;给德才兼备的士以丰厚的俸禄,目的是要百姓信任他;给德才兼备的士以决断政令的权力,目的是要百姓畏惧他。"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这句话意思是说,古代的圣王把高爵、厚禄以及决定权三者给予德才兼备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才德就给他们这样的赏赐,而是希望他们做的事情取得成功。"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这些都是古代圣王对尚贤事能原则的贯彻:按德行高下走向相应的位次(按德行高下任以相应的官职),按官职从事相应的职事,按功劳确定赏赐,按业绩分给俸禄。这样就把整个贵族政治的秩序打破了:"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做官的不会永远尊贵,而做百姓的不会永远低贱。有才有德的就选用他,没有才德就降他的官职。所谓"举公义,辟私怨",就是说举荐人员依照公义,避免私怨(的干扰)。"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这是用古代圣王举用德才兼备之士的具体例子,来证明尚贤事能的重要性。尧举用了舜,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太平。接下来墨子又列举了禹举用益、商汤举用伊尹、周文王举用闳夭、泰颠的事例,说明尚贤事能的好处。"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德。"这是圣王尚贤事能对全社会造成的影响。拥有优厚俸禄和高贵地位的大臣,没有谁不恭敬害怕和警惕的,因为"官无常贵","无能则下之";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或者在各种手工业作坊做工的人,也没有谁不争相努力而尊崇道德的,因为"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辅"和"相"都有辅佐之意,"承"和"嗣"都有继承之意。士是用来作辅佐和接班人的,得到了士,那么智谋方面就不会困穷,身体方面就不会劳苦,名声树立而功业成就,美好的彰显而丑恶的不产生。总之,得士有种种好处。

  文章最后归结到不可不举用德才兼备之士:"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不管是称心如意之时还是不称心不如意之时,都不可以不举用德才兼备的士;倘若想要遵循尧舜禹汤等前代圣王的学说或行为,必不可以不崇尚德才兼备的士。崇尚有才有德的士,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一、理出这篇文章的思路。

提示:参阅选文解读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