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原创《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教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
免费下载原创《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教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第2页

析、交流合作,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拓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4人一组,用马铃薯或萝卜为材料制作山体模型,要求体现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一)情境导入:设疑

教师: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那么怎样在地图上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板书:地形图的判读)

(二)创设情景,动手实践

   我们大柳地区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哪种地形分布广呢?

学生:山地。

多媒体展示:山地景观。

教师:问:它有多高,如何表示?

学生:阅读。描述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教师:拿出你们的山体模型放在桌面上,假设把桌面当作海平面,以1厘米代表实际100米的比例尺,以小组为单位,量算出山体的海拔高度,并对比算出两山体间的相对高度。

   教师巡视并适当指点。选出优秀一组。

学生:讲述怎样量算海拔高度、相对高度。

(三)再设情景,深入探究

教师:我们知道并能算出山体的海拔高度,那么一座山峰的不同部位的形态叫什么呢?你知道吗?展示山体模型。

学生:阅读教材。

   在山体模型上指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教师: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将山体模型每隔一厘米厚度画轮廓线,并沿线用刀切成层片,并按从山底到山顶的顺序层层镶套的关系画在一张白纸上。对比山体模型在图上标注每条线的海拔高度,并在图上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图、填图、讨论。

教师:观察图上哪个位置是陡坡?哪个位置是缓坡?等高线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展示绘出的图,并指图描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归纳总结:在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连成的线,我们称它为等高线。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的部分为山脊;向高处突出的为山谷;等高线呈闭合状,数值内高外低的为山顶;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下部分为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教师:你们绘制的图就是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它将高耸的山体在地图上表示出来了。你们好伟大呀!不过它看起来缺少些立体感,如果用你手中彩笔试着涂点儿颜色,看看你的图会有什么变化?(注意突出山体的立体性。)

学生:涂颜色。

   选出优秀的一组展示。

教师点评:这组同学的图的颜色搭配的非常好,立体感较强。可以称它为简单的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师:还有一种更能突出山体地坡陡、坡缓的地形图。你们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