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材料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教会学生分析史料的方法。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阅读课本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时间 形式 表现(地点、内容) 1980年 经济特区 先后建立深、珠、汕、厦
(1988年设海南省) 1984年 沿海开放城市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 沿海经济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1988年 海南经济特区 设海南省,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
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 合作探究1: 国家为何要将广东、福建的一些地区设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有利条件: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历史上与海外交往密切,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
特区享有特殊政策,具体如下:(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合作探究2:通过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特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教师过渡: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地向前迈进,此时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是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步骤。
教师:(PPT展示文字材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金融要取的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同学们需要根据课本第三目的知识回答老师的三个问题--1.开放浦东目的是什么?有何有利的条件对其进行开发与开放?3.开放浦东有何意义?
学生:目的: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条件:1.地理位置,交通优势;2.经济和社会基础好;3.特殊优惠政策;4.人才和技术的产业优势。 意义:(1)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2)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3)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