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导语设计:
二、 简介作者及背景:(详见学案)
三、整体感知:请学生们分组讨论文章结构
课文结构: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
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 、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四、分析、理解第一段:
(一)层次梳理:
提问:1、同学们思考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明确: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2、我们可以根据以上事物把第一段分为两层,如何分?依据是什么?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去以六月息者也",说明鲲鹏徙南冥需要借助风的力量。 第二层通过野马、尘埃、舟和蜩、学鸠的例子,说明事物都是有所待的。(第二层还可分为两小层,第1层到"而后乃今将图南"讲述野马、尘埃、舟的所待。第2层是嘲笑鹏鸟的蜩与学鸠。)
(二)重点把握:1层:野马尘埃需生物之息,舟需水的力量;
重点词语:则风斯(则,就)在下矣 而后乃(才)今培(凭借)风 置(安放)杯焉则胶(粘着地)
莫之夭阏(阻塞)者 而后乃今将图(计划,打算)南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词类活用: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古今异义:野马也,尘埃也
特殊句式:(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后)(2)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
2层:蜩与学鸠也是不自由的。
重点词语:抢(碰、触)榆枋而止,时则(或者)不至 奚(怎)以(用)之九万里而南为(呢)适(前往)莽苍者, 腹犹果然(饱饱的) 之(这)二虫又何知
通假字: 三餐而反(反通"返")
古今异义:腹犹果然
特殊句式:(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三)提问
1、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明确: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2、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五、教师总结:选文一开篇就尽显壮阔、神奇,以大鲲巨鹏展开想象,并穷形尽相地进行夸张的描写。这种异想天开之辞造成先声夺人之势,似乎是对鲲鹏大加褒扬,但随即笔锋一转,指出鲲鹏看似逍遥,实则还未达到逍遥的境界,因为鲲鹏还是"有所待"的。与鲲鹏的"大"相对应,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蜩和学鸠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教学小结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