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节有关ATP的知识,引发思考:对生物生命活动如此重要的ATP从何而来呢?让我们一起重走科学家们的探索历程吧:(书P91问题讨论)18世纪,化学家拉瓦锡发现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并且把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后来人们发现,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
讨论:
1.回忆初中学过的呼吸作用对比物质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点?
3.你能尝试在回答问题2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什么叫细胞呼吸吗?
4.在无氧的条件下,细胞还能进行呼吸作用吗?如果有,能释放能量吗?
〖推进新课〗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细胞呼吸是否需要氧?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呢?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
1、作出假设
2、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实验
4、分析与结论
5、表达、交流和应用
(上述具体内容详见书P91--92)
学生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中教师要提出下列问题:
1、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生物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
3、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检测实验结果?
4、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后回答。
通过探究实验使我们知道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二、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细胞中进行的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重要生命过程。它的总化学反应式:
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降解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
b. 过程:在酶催化下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c. 产物:丙酮酸、少量[H]和少量ATP。
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线粒体的基质内。
b. 过程:在酶的催化下,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
c. 产物:二氧化碳、[H]、少量ATP。
第三阶段:[H]和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线粒体内膜上。
b. 过程:在酶的催化下,前两阶段释放的[H]和氧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c. 产物:水和ATP。
此处一定要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中间产过程和产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情况,将有氧呼吸的主要过程(三羧酸循环)较详细地介绍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
三、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可以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它的总反应是:
C6H12O6 2CO2+2C2H5OH(酒精)+少量能量
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通常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降解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中。
b. 过程:与有氧呼吸相同。
c. 产物:丙酮酸、少量ATP。
第二阶段:丙酮酸继续分解阶段。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
b. 过程:在不同酶的催化下,丙酮酸继续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c. 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少量能量。
最常见的无氧呼吸发生在微生物身上,常常称为"发酵",如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人和高等动物细胞内也有类似乳酸发酵的过程。人在剧烈运动时,或从平原进入高原时,身体的局部组织缺氧,产生的丙酮酸不能及时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氧化,于是丙酮酸可以通过乳酸发酵的途径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只能形成少量ATP,与有氧呼吸相比相差很大。
有条件的学校,老师可以进一步分析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的去路,以便加深学生对这一过程的理解。例如,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最终可以进入肝脏,在那里形成丙酮酸再次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氧化;同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中还可以进一步刺激呼吸,加快氧气的供应等。
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呼吸场所 是否需O2 分解产物 释放能量 联系 五、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对照书P95--96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课堂小结〗
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应用于实践。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在相互的讨论中使理论得以升华。同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倾听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教材的《基础题》和《拓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