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二·合作探究、教师点拔·(20分钟) 细品古诗,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1. 探究古诗前两句。
(1) 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交流: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
(3) 过度:
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2.探究学习古诗后两句
(1).抓住哪些景?(儿童、黄蝶、菜花)
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
交流下列词语意思和第三句句意: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2)追到没有?读第4句:
理解:处:地方。寻:寻找。
(3)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师点拔: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5)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板书:喜爱
3.自由朗读,背诵古诗(约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