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当时社会的现状--风俗日偷,道德沦丧;②从大学生的责任--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
5.作者讲述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6.蔡元培先生在演讲结尾,提出了近期计划要做的两件事。上任伊始,为何只计划这两件"小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恰恰反映了蔡元培先生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务实作风,说明他不是好大喜功之人。这两件事都是很迫切、很实用的。改良讲义可以改变学生懒惰的毛病,使那些平时不看书、考试突击讲义的混文凭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添购书籍和他推行的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原则是分不开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具有先进思想的书籍更新观念,也可以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2)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广大学子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这充分说明了蔡先生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
7.综合全文看,这篇演讲辞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结构上,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展开,开头以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从三个方面逐一阐述,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微任务活动二 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1."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一句在第二段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承上启下。"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承接上文"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委婉地指出了北大存在的腐败问题,"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提出了"弭谤"的举措,为下文阐述"抱定宗旨"的观点做了铺垫。
2.体会下列句子的含意。
(1)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2)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的。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失范,新的道德还没有树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人很少能不为所染。这也是蔡元培寄希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而且能担当起为社会匡正流俗的职责。
(3)这句话讲的是青年学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