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群落
演替的因
素--自
然因素 【问题6】内蒙古有一块弃耕地能否演替成森林?
【PPT】展示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结】群落演替受到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学生讨论
回答
学生根据提示形成正确观点 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影响群落
演替的因
素--人
为因素 【问题7】在降水极少的内蒙古西部地区,沙地真的不能演替成森林吗?
【活动3】请同学们阅读《唐臣事迹》,思考刚才的问题。
【总 结】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阅读、思考 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退耕还林
还湖 【视 频】播放退耕还林、还湖视频
【问题8】群落演替原理对退耕还林、还湖有哪些指导意义?
【问题9】对于秦岭形成的弃耕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快恢复?
【总 结】以高贤明为代表的科学家们所作的研究有助于加速秦岭弃耕地的恢复。在许许多多"唐臣"的努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丽中国必定会实现。 观看、思考、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及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树立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反思】
1、利用科普文章《弃耕地上的生命故事》作为学习次生演替的材料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用教材教"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要被教材所束缚,要活用教材,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而整合的基本原则就是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弃耕地上的生命故事》作为发表在《生命世界》的科普文章,内容权威、详实,较教材上介绍的次生演替过程具体。它详细介绍了每个阶段的物种名称和数量,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动态变化。另外,次生演替现象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容易找到,有比较多的生活感受可以体悟,以此作为重难点的突破,更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2、利用沙盘植物构建模型的教学环节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规律。现代认知学理论告诉我们,只有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发展为抽象的理性认识以后,才容易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才可以转化为运用的能力。通过对群落演替各阶段模型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活动让学生抓住了群落演替的本质特征,从而揭示了群落演替概念的内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能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增加对可能出现结果的预设,从而适时对学生建构的模型进行分类汇总,将使学生对群落演替概念的掌握情况暴露的更加充分。
3、群落演替这节内容可以自然的渗透很多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群落演替原理对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指导意义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关爱自然、敬畏生命。用教师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生态之美的流连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