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那是160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猿哀鸣,鸟盘旋,黄叶纷飞,江水无边,一位老人,心怀悲苦,登高望远。满头白发诉说岁月的沧桑,一壶浊酒酝酿人生的愁肠。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杜甫的《登高》,对话"诗圣"的心灵。
二、激情诵读,体悟情感
l、请同学们先听朗诵,初步把握诗歌传达出来的情感。
2、请大家齐读诗歌,再次进行感悟,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情感。
三、设疑自探
读完这首诗歌,大家在诗歌内容、情感及表现手法方面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共同探究。
预设问题:
1、诗歌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
请大家带着梳理出来的问题先自由诵读本诗,边读边思考,圈点匀画,批注自己的思考结果。
四、解疑合探
(一)小组内交流,自保结果,由组长负责达成共识,然后按分工要求展示、评价。
(二)问题参考答案
l、意象、意境:
急风、清渚、白沙、哀猿、回鸟一冷清、悲凉。
高天、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一广博、阚大。
诗人登高望远,借触觉、视觉、听觉来写眼前的秋景。急风猎猎,不仅吹在诗人的身上,更吹在诗人的心里:天高地阉,冷色调的清渚和白沙,形单影只的低徊E岛,哀猿声声,诗人倍感孤单、悲凉。无边的落叶,不尽的江水,诗人在广阔的时空中感受生命的旋律。
2、情感:
诗人在垂暮之年,登高望远,慷慨悲歌,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感叹,
对老弱多病的嗟伤,对生命的执著和忧国伤时的情怀。
诗人深秋登高,纵目山河,感悟自然,落叶凋零,风烛残年,江水无边,人生苦短。诗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感伤之情,突出一个"悲"字。
独自登高,真切体验"风急天高""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的秋天,
蕴含着抗争生命衰弱的精神。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在理性的自我反思和劝勉中表现出对生命的留恋和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博大胸怀,彰显一个"恨"字。
3、表现手法:
(1)对仗工整
凹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上句"天"对
"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2)情景交融
前四句写登高所见,诗人通过自然景物来写悲情,寓情于景,为后面
悲秋抒情作铺垫。
后四句抒登高所感,以"独登台"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的联系起来,诗人写睹苍凉恢廓的秋景想到国难家愁、自己备尝艰难、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白发日多、因病断酒,自然生出无限悲凉。
(3)动静结合
本诗的秋景描写静中有动,静景之中哀猿声声、飞鸟盘旋、落木萧萧、
长江滚滚,画面生动,让人耳目一新。
五、质疑再探
对于这首诗歌,大家还有哪些疑问?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
由登高遣悲到触最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
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啊!
七、运用拓展
请同学们针对本课所学的内容,从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诗歌鉴赏等方面设置一道练习题。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也写过一只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请同学们想一想,毛泽东笔下的鸟与诗人笔下的有什么不同?
课后反思:
补充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