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另一方面则是譬喻天性淳朴未被破坏。"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儵与忽常常到中央之帝浑沌那里会面,浑沌待他们非常好,所以儵与忽商量报答浑沌的恩德。儵、忽、浑沌三方的关系是积极的友善的,儵与忽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在情理之中。且看他们如何报答。儵与忽商议说:"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七窍"指人头上的七个孔,即两眼、两耳、两鼻孔、一口。眼的官能是"视",耳的官能是"听",口的官能是"食",鼻的官能是"息"。世间众生皆有七窍,浑沌偏偏没有,所以儵与忽很善意地要为他开凿七窍。再看这报恩的结果:"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儵与忽每天开凿一窍,七天下来而七窍成,浑沌也一命呜呼了。庄子的意思跟柳宗元的意思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说明违背人民性命之理的作为,即便是出自善意,也必将会导致悲惨的结局。然而庄子不仅写得更为简洁,而且写得更为神奇,更有震撼力,更具独创性。
钓鱼的事情太常见了,可是《庄子》所写的钓鱼却让天下人叹为观止。选文第4则:"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任国公子钓鱼,真是不同凡响。他先做了巨大的鱼钩和巨大的黑色钓绳,拿来五十头阉割过的牛做钓饵。钓钩、钓绳究竟有多大,文章说得并不具体,可是有了这五十头牛做成的鱼饵,也就可以想见这钓钩、钓绳应当是什么样的景观了。不仅如此,这任国公子蹲在今浙江省中部的会稽山上,把钓竿投向浩瀚的东海。不过,尽管他天天都在那里守候,一年下来却没有钓上一条鱼来。"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骛扬"指奔驰且簸扬起海水。"奋鬐"指展开鱼鳍。"侔"即齐等。"惮(dá)"的意思是使惊恐。"赫"的意思是使感到惊奇、震骇或恐怖。这是说,不久,一条鱼吞了那五十头牛做成的鱼饵,牵动着那巨大无比的鱼钩,陷没下沉到深海之中,奔驰前进,簸扬着海水,展开背鳍、臀鳍、尾鳍......它所激起的白色的波浪犹如高山。它震动了浩瀚无边的东海之水。它捣腾出来的声音响亮可怕就像鬼神的声音一样,附近千里之内的百姓为之惊骇。这一切都是说那鱼的巨大威猛,更是说那钓鱼者的超群拔类、超绝古今。"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若"为代词,意思是此、这个。"离"即剖开。"腊之"即把它做成鱼干,"腊(xī)"意思是晒干、制成干肉。任国公子钓上这条鱼来,剖开做成鱼干,从钱塘江往东,从九疑山往北,所有的人都来吃这鱼,没有谁不吃得饱饱的。这表面上还是在说鱼之大,骨子里则仍是说任公子是多么了不起。"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才小识浅的道听途说之辈听说了任公子钓鱼的事情,都为之惊恐且奔走相告。这再一次烘托出任公子其人其事的了不起。接下来转笔,以三言两语写了另外一种人物、另外一种钓鱼:"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揭"就是高举。"竿"就是钓竿。"累"就是纶,也就是钓鱼竿上的丝线。钓绳既比不上任公子那可以承载五十头牛的巨缁,那么与之配套的钓竿、钓钩也同样不可能与任公子的钓竿、钓钩相比。"趣"通"趋",意思是奔向。"灌渎"就是灌溉用的小沟渠。任公子守候在会稽山上,把钓竿甩向东海。这里则是守候在小沟渠边,把钓饵投向小沟渠之中。又是不可同日而语。"鲵鲋"是指小鱼。贾谊在《吊屈原赋》里说过:"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吞舟之鱼!"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如此局促的污水沟里,怎能容得下吞得掉船的大鱼。奔向小沟渠的钓鱼者,也就只能守候那小鱼小虾了。所以说这人要想钓上一条大鱼来,真是太难了。总之,此人此事,无一不与任公子有天壤之别。不过,《庄子》的用意毕竟不是说钓鱼的事情,它要说的是:"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指偏颇琐屑的言论。"干(gān)"是求的意思。"县令",有学者解释为高名、高美的声誉,恐怕不太合适,还是应该理解为一县的长官。"达"即显贵。这句话意思是说,粉饰肤浅小语来游说一县之长,这样对于获得很显达的地位来说,也差得太远了!战国时候,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