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3、背景介绍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五、教师总结
帕斯卡尔所说:"在我们与地狱或天堂之间,只有生命是在这两者之间的,它是全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
很多人在《逍遥游》中,看到了一个翩然如蝶、自由高迈的庄子,他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实际上在《逍遥游》中,我们只能看到庄子的苇草般的脆弱。
《逍遥游》不是一篇教人如何逍遥的文章,它实际上表达的是人如何受囚于世间,如何不得自由,如何不得逍遥,如何两难抉择,如何辗转挣扎,如何愤怒难熬,如何痛苦绝望......以致长相思,摧心肝。
要知道,庄子是"大爱"之人,心肠极热,之所以终生不仕,不愿参与政治,不愿厉行王道。是因为他像大鹏一样,绝云气,负青山,在九万里高空的眼光,穿过历史的烟云和隧道,以超人的智慧和眼光,看到了所谓的政治,不过是一些游戏和骗局。他在2400多年前,就已看到了鲁迅所说的"瞒和骗"。这是一个何等聪明的哲人?
清代的胡文英在《庄子独见》中所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美哉,斯言。尽管最终冷眼看穿,但实际上庄子并未忘情,故忧伤满怀,悲慨万端,奋受红尘千般苦,未展人生一次眉。胡文英又说:"庄子最深情,人只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闾之哀在一时,而漆园之哀在万世。"
庄子看到了更宽广、更深入骨髓的痛苦,也即人之为人的痛苦,这种痛苦无法超越,亘古绵延